藉由討論書中內容,說說孩子自己的天地,除了增強表達能力外,在生活習慣、品性學養也有所增進,更能綜合大人們的經驗,與孩子的見解,以親子為主、以書會友,共同創造聯誼的環境,歡迎您一同來參與。
---------------------------------------
11/12 第一堂
第一堂的讀書會在自我介紹下開始。來參與的學員,有的感到就讀國中的孩子們叛逆,不知如何教導,國三的女兒內向不會表達,同學在爭吵,她在旁不會勧阻,而被老師警告了;有姑姑帶姪兒來上課,因為她覺得讓孩子多學習很好。
每個人的想法各有不同,並無所謂對與錯主要是能讓每位學員能接受別人的意見。親子家人之間會有爭執,可透過溝通,來增進合諧。
雖然一開始大家較不熟識,但是藉由讀書會及書中的文章引申到大家的生活上,提昇生活品質,是讀書會的目的,有想要發表而不好意思發表的,建議可以寫下來,這也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希望每位學員都能發表心得。同時希望來參加的媽媽不要因孩子說他不要來參加讀書會而間斷,孩子都不希望被管,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需要時間與耐性,媽媽的持續是最大的幫助!
學員課後心得分享
(一)
1、我是讀書會新學員,剛進這個環境,感覺工作人員很親切,心中的不安全感,慢慢的減輕,開始踏實起來。
2、來上課的學員,從陌生到稍微熟識,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雖然沒有馬上解決困難,但是可以抒發心中的情緒。
在這裏應該可以學習到如何與人溝通及減少摩擦,心情自然就愉快。
(二)
1、我是第一次去,所以對大家都不認識,所以家長才會要小朋友去分組的用意,就是要我們好好的認識,久了大家就認識了,其實每個家長都很好,由其是那裏的志工,一個人比一個還要好心,我長大也很想和他們一樣能幫助別人,但是要先有一份好的工作才能去幫助別人,自己的肚子要先填飽。
2、其實,我很想去幫助別人,但是我的成績這麼弱,可以幫的我就盡我的全力去幫助別人,例如:捐錢或扶老人過馬路,這些應該都可以作不是嗎?為什麼有的人一定要欺負弱小呢?或是把錢亂花。
(三)
1、讓我可以知道讀書會的意義。對我而言,讀書會是一個可以讓我很高興的閱讀。
---------------------------------------
11/19 第二堂
一開始複習上一堂上課內容─用圖形帶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並無對錯之分,只是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對的,才會有所爭吵。
《父親的那件衣服》
學員A:「此篇描述的意境太深,孩子較難了解」
學員B:「篇中的父親十分珍惜那件衣服」
父親對另一半的愛,正如書中所述,愛雖無言,卻能持久,這是他表達的方式。
導讀員問:「大家覺得篇中的父親兇不兇?」─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覺得很兇,但有一個小朋友覺得不兇,因為他覺得父親兇的背後其實有原因。
導讀員又問:「大家有無向父母頂嘴?」「父母親天生就愛罵人嗎?」
導讀員讓小朋友回想,從小到現在,父母親雖然罵,但卻是在關心,這是他們對孩子的愛,所以一定要孝順父母。有學員講述父母提醒自己加件衣服的故事,分享自己幼時不解父母用心,成長到現在能體會父母用意。
《隔山打牛》─日積月累才能練出真功夫
有學員分享讀書的方法,並強調把書讀好也需日積月累。另外,若在功課上無法有亮眼的成績,也可轉而培養第二專長,希望大家在讀書會中更熱絡、多發言,會讓讀書會更團結。
導讀員:「小朋友都在找讀書的方法,也有小朋友也分享了,其實,你已經在做了,不要懷疑自己。知道不對就要立即改進,給自己多一點鼓勵,你會做得更好。」
---------------------------------------
11/26 第三堂
《小故事》
一則小故事:甲不喜歡吃蛋,每次都將媽媽準備的便當中的蛋給乙吃。剛開始時乙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直到有一天,甲把蛋給丙吃,乙卻生氣了,他忘了這個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這個故事你覺得那裏有問題?
學員:乙不能覺得理所當然,一定要人家給他吃蛋。已經養成習慣了。
學員:甲很可憐,給人吃蛋還被罵。
學員:甲的問題,假使甲不要挑食,就不會因為蛋而產生問題。
學員:甲沒有去跟他的媽媽說不喜歡吃蛋。甲把不喜歡的給別人。
學員:乙產生嫉妒。
學員:甲一開始輪流給乙、丙、丁…,也就不會產生問題了。
主持人:「大家所談的都有可能,每個人都能站在每個角色,你是如何看待你的角色?甲把不喜歡的給別人,也可以引申把好習慣去幫助別人。乙也可以改變成甲的角色。在生活上也有很多類似的情形。比如說,你不喜歡掃地、洗碗、做家事,都給媽媽做(是甲的角色),媽媽做習慣了,你認為是理所當然(是乙的角色)。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可是久了便習慣了,有一天不對你好了,就怪人家,其實不是別人不好,而是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時時感恩別人,這種事就不會發生了。」
《愛吃魚頭》
岳琳:挑P25「愛吃魚頭」文章 。由岳琳開頭念課文,同學接著念或者上台念。「爸爸也會吃魚頭,爸爸說魚肉比較營養,所以給我們吃,自己吃魚頭,這是一種種愛的表現。」
小朋友,平常也會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跟父母分享?是否能了解父母喜歡的食物,可以買給父母吃,當然不只吃的東西,也能了解父母的需要。
學員:愛吃魚頭對家人很好。
學員:自己覺得最好的就是棒棒糖,除了糖果,覺得很好的事情也會跟父母分享。
《參加讀書會的媽媽們說》
一、提供各自家庭的經驗分享,相互間的交流,相同的問題經由不同處理方式,也能達到易子而敎的效果。
二、父母親的習慣,早已因身教而傳授給子女,讀書會除了讓小朋友接受不同的觀點,家長也能學習自我改善,借由團體的力量以增加親子關係。
下堂課我們將討論書中「扶一把」這篇故事,希望大家寫下或發表實際生活的例子。有別人扶你一把或者是扶別人一把的小故事嗎?也請大家將今天的心得寫下來,下次分享~
---------------------------------------
12/03 第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