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直入新竹,新竹蘊含故宮!
故宮文物的美藝,週末饗宴在新竹!

主辦單位:
國立故宮博物院、新竹市政府、財團法人平等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新竹竹風扶輪社 IC之音.竹科廣播

贊助單位
財團法人立錡教育基金會、鴻柏建設(股)公司、振崑汽車車體(股)公司
冠良營造廠有限公司、昌聖建設有限公司、昇頂實業有限公司禾泰裱褙材料有限公司
龍穴酒坊有限公司、立傑科技有限公司佳音英語-西門分校

演講時間105年3/5、3/12、3/19、3/26 (週六) 下午2:30 ~ 4:30 共四場

演講地點新竹市文化局三樓演講視聽室(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巷1號) 每場106人

講     師:國立故宮博物院-資深專長講師 4位

活動特點:免費,適合1.家長陪孩子 2.老師帶學生(國小三年級以上) 3.一般民眾 參加

105年
日 期
講 題 演 講 大 綱 講 師
3月5日
(週六)
從故宮收藏看
中西文化交流
故宮的收藏跨越了數千年的
歷史長流,文物體現了皇帝
的品味和時代的審美觀,以
及許多尚待被研究的課題。
本講座將以故宮收藏的分類
「書畫」、「器物」和「圖
書文獻」等三類,各挑選出
代表文物來說明當時的中西
文化交流例證。
方慧潔
女士
3月12日
(週六)
米蘭來的中國宮廷畫師
—郎世寧
三百年前一位義大利米蘭的
傳教士遠離家鄉來到陌生的
中國,在清代宮廷以繪畫專
長獲得康熙、雍正、乾隆的
賞識。郎世寧擅長描繪動物
、花卉及人像寫真,作品中
處處可見到中西繪畫的融合
,創造了一個新的視野,也
成就清代宮廷畫院的新樣貌
,可說是一位藝術的宣教使
者。
胡明琪
女士
3月19日
(週六)
看青銅,說故事  青銅器是人類世界性文明的
象徵。中國青銅器代表著先
秦時期燦爛的文化,無論在
工藝技術、造型、紋飾與銘
文都具體呈現了當時的精神
文化與物質文明。「看青銅
,說故事」,以說故事方式
,與您分享三千多年前先民
的青銅工藝美學。
郉金俊
先生
3月26日
(週六)
靜中求動—找尋藏在
書畫中的動態之美
古人曾用飄若游雲、矯若驚
龍來形容東晉王羲之書法,
唐代書法家張旭因看了公孫
大娘舞劍,揮筆成草書名作
。著名的繪畫作品,如:〈
韓熙載夜宴圖〉、〈漢宮春
曉圖〉都無不充滿豐沛的生
命力。書畫作品雖是靜止的
,但靜並不是藝術追求的目
標;讓我們透過精彩的故宮
展品,一起找尋書畫天地中
栩栩如生的動感舞姿!
洪金冠
女士

================================================

3月5日(週六)『從故宮收藏看中西文化交流』   方慧潔 女士

1.jpg

2.jpg

    2016『親近故宮系列演講』,第一場以『從故宮收藏看中西文化交流』揭開序幕。方講師以明清時期的三種類器物─『琺瑯、象牙球、鼻煙壺』為主,透過解析設計與技法,比對中西文化交流的軌跡。
    『琺瑯』,又依做法分為”掐絲琺瑯”、”內填琺瑯”及”畫琺瑯”。明朝景泰年間,因多用各式藍色琺瑯,故常聽聞以”景泰藍”為琺瑯之代稱。也因清朝雍正喜愛黑色,故雍正年間多有黑色琺瑯器物出現。清代乾隆樂於接納融合西方文化,於西方人物像的畫琺瑯上可見一斑。
    『象牙球』,工法極精巧,令人嘆為觀止。圓球外圍多浮雕雲龍紋,圓球內為數層套球,故宮其中一件藏品甚至多達24層套層,每層都鏤空刻上細小花紋,且還可靈活轉動,至今仍在研究當時的雕刻技法。文獻記載中,一顆精美的手工象牙球,竟然需跨越三代家族技師的傳承製作才得以完成,更為象牙球的珍貴添上一筆。
    『鼻煙壺』,吸鼻煙在當時為品味高尚與身分地位的代表,廣受貴族所喜愛與推崇,西方多使用鼻煙盒收納鼻煙粉,但傳至中國後,因氣候潮濕的緣故,為了更加良好的保存鼻煙粉,存放容器亦改良成我們熟知的”鼻煙壺”。而小巧的鼻煙壺也成了另一個揮灑藝術的地方,甚至發展出內繪技法,在鼻煙壺內部畫山繪水。
    『琺瑯、象牙球、鼻煙壺』,其實起初應該皆是西方發展的技法,但透過中西交流,貢品、貿易的往來傳至中國,而在中國發展成長至另一境界。透過方講師細膩的講解,帶領聽眾們品味珍貴文物工藝之巧,見證中西歷史的交錯,回味無窮。

==========================================================

3月12日(週六)『米蘭來的中國宮廷畫師─郎世寧』   胡明琪 女士

1458225712-2021740848.jpg

 

1458225714-534761210.jpg

    接續前一場談到的中西文化交流,第二場的胡講師以『米蘭來的中國宮廷畫師─郎世寧』為主軸,詳談這位外國傳教士郎世寧的生平與作品。
    義大利的傳教士郎世寧,原在米蘭時修習畫工、教堂壁畫,27歲時為傳播福音而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因畫藝被康熙皇帝賞識,而在中國以宮廷畫師的身分留下。他一面創作西方油畫、教導其他畫師;一面學習中國畫技。將西方技法巧妙融入中國畫之中,以中國顏料勾勒出英氣的駿馬,鮮明生動的花草、昆蟲,眼神銳利的獵鷹…等,雖看起來像是中國畫,但從畫裡的透視法、明亮與陰影可發現端倪,如著名的百駿圖便是出自他之手。
    到了乾隆年間,因皇帝不喜陰影畫法,為了迎合皇帝喜好,只能捨棄此技法。當時也多有合作畫,只有部分重點人物或動物為郎世寧所繪,剩餘部分則是由其他宮廷畫師所完成,因此也可於一幅大作中發現細微的畫風差異。
    他雖然沒能在原先的傳教目標上有進展,但他的繪畫技藝卻為中國藝術帶來一段輝煌時期,從27歲來華歷經清代三朝(康熙、雍正、乾隆),直到78歲離開人世,他再也沒有回到家鄉,51年的時光都奉獻給繪畫。經由胡講師生動的講解,聽眾們彷彿也都成了品畫大師,一同鑑賞郎世寧的中西合併畫作。最後胡講師還介紹Youtube上故宮製作的郎世寧主題動畫『國寶神獸闖天關』,運用動畫及故事串聯,讓大人小孩們都能更親近郎世寧的畫作,為今天演講作了完美結尾。

==========================================================

3月19日(週六)『看青銅,說故事』   邢金俊 先生

 1.jpg

 

2.jpg

    第三場『看青銅,說故事』,邢講師節奏暢快地以幽默的方式介紹鑑賞青銅器的三個角度:作用、紋飾及銘文。並帶來一個仿製的「子父辛爵」讓聽眾現場傳看紋飾及刻文。
    一談「作用」,中國青銅器時代開始於夏代晚期,製作用途除了工具、武器..等,最主要是作為「禮器」使用。常見的是宗廟祭祀用的尊、卣、爵..等酒器,還有彝、匜、甗..的水器、食器,樂器的編鐘及度量器等不同作用的器皿。而鑄造青銅器的主要材料是在地底下60公尺的「孔雀石」,採礦、鑄作非常不易,當時以擁有此器皿的多寡象徵其權力地位的高低。
    二介紹「紋飾」,主要為宗教祭祀的圖騰符號以及描述與歌頌生活寫實,從圖飾、方向、特質即可知制作時代。動物紋是青銅器紋飾的主體,商晚期的龍紋、夔龍紋、饕餮獸面紋、魚紋..等等,春秋戰國時期的蟠螭紋、蟠虺紋及祭祀、打仗等的生活化圖飾。前言所說的「子父辛爵」上有饕餮獸面紋即是商晚期的酒器。
    三述「銘文」,銘文是記載當時的豐功偉業及重要事蹟,如:毛公鼎的冊命書,散氏盤上的和議書有如政治的契約書、宗周鐘記載周厲王收服南方小國的故事。此外其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從商周朝的甲骨文字到先秦小篆及編鐘的刻文,多具有史料考究的價值。另外郉講師特別以篆形字體及正楷字對照詳細解說,引起大家對古文字的興趣。
    最後,為加強大家對文物的印象,播放影片介紹銘文最多的「毛公鼎」及全世界最大的「司母戊鼎」來為這場精彩演講畫下句點。

==========================================================

3月26日(週六)『靜中求動─找尋藏在書畫中的動態之美』   洪金冠 女士

    第四場『靜中求動─找尋藏在書畫中的靜態之美』,書畫在筆下看似靜態,但在作者的心思意念中卻是動態。洪講師把靜中之動分為四種─『進行停止的瞬間』、『進行的瞬間』、『一觸即發的瞬間』、『不動之動』,並搭配各項書畫解說,引領觀眾進入作品中,體會意境之動。

    首先介紹『宋代─崔喜‧雙喜圖』,野兔機巧轉頭而視,兩隻喜鵲在上迅飛,靈動躍然紙上。還有『明代─仇英‧漢宮春曉』,描畫宮中嬪妃日常情境時,其中一段嬪妃舞蹈,講師帶領示範舞動手腳,旋然一轉,竟與畫中人物姿態一般。『唐代─唐人宮樂圖』,仕女們吹彈樂器間的眼鼻神態,讓人陶醉;畫中不合比例的桌子,前小後大,展現了中國畫獨特的”非單一透視法”。『清代─郎世寧‧阿玉錫持矛盪寇圖』,雖是西方畫師所繪,但西方畫作卻不一定完全寫實,從駿馬飛躍齊一的腳步中,與真實狂奔不齊之腳步即可看出。『張旭‧狂草』,講師讓聽眾舉手模仿狂草筆觸,一感張旭豪氣與草書之線條。生動解析張張作品,讓聽眾們更明白畫中的意境及欣賞畫作的要領。

    洪講師講解畫作與書帖時,帶領聽眾發掘其中的線條、背景、情節等動態,搭配中西畫作的對比,與講師多年修習舞蹈的心得,引導聽眾們用另一種眼光,看出書畫的不同,為今年度的親近故宮系列演講”畫”下最完美的驚嘆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平等文教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