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直入新竹,新竹蘊含故宮!
故宮文物的美藝,週末饗宴在新竹!
《協辦單位》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新竹竹風扶輪社
新竹市東山社區發展協會、IC之音‧竹科廣播
《贊助單位》
財團法人立錡教育基金會、新竹市東南扶輪社、禹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鴻柏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振崑汽車車體股份有限公司、展立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竹科分行、東英建材有限公司、冠良營造廠有限公司
能億發營造業有限公司、澤安工程規劃有限公司、和泰裱褙材料有限公司
雨林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立傑科技有限公司、慶翔電腦有限公司
洲義營造有限公司、金順風旅行社、蔡景銓內兒科
演講活動(下午)
102年 日期 |
講 題 | 演講大綱 | 講 師 |
14:30~16:30 |
【故宮精典長卷系列】之一 吉星高照福壽康寧 |
本課程以這幅〈日月合璧五星聯珠〉 長卷為中心,介紹節慶的吉祥繪畫。 另外也介紹〈太平春市圖〉、〈十二 月令圖〉、〈歲朝歡慶圖〉。 |
詹于佳 講師 |
3月9日 14:30~16:30 |
【故宮精典長卷系列】之二 出警入蹕與漢宮春曉 |
〈出警圖〉與〈入蹕圖〉是各自分開 的二幅長卷,將皇室謁陵的時空歷程 濃縮其中。而〈漢宮春曉〉則描繪宮 中嬪妃生活。將配合明代的帝王行樂 圖,使觀者可一窺大內生活。 |
詹于佳 講師 |
3月16日 14:30~16:30 |
蘇東坡的赤壁風雲與寒食帖 | 〈前赤壁賦〉與〈寒食帖〉,這兩件 作品經過近千年的傳頌,現在都收藏 在台北故宮,本課程將比較這一理性 ,一感性的千古書法佳作。 |
黃榮珠 講師 |
![]() (六) 14:30~16:30 |
宋徽宗的書畫學博士—米芾 | 米芾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書畫家、收 藏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並列北 宋四大書法家。 讓我們透過傳世的米芾書跡,來看看 |
黃榮珠 講師 |
演講地點 :新竹市文化局三樓演講視聽室(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巷1號)
每場120人
DIY活動(上午)
102年日期 | DIY名稱 | DIY 內容 | 講 師 |
上午10:00~12:00 |
喜洋洋隨行杯 |
運用絨布沙畫,做成一個喜氣 洋洋的節慶隨行杯! |
葉郁玫 老師 |
上午10:00~12:00 |
米芾印章 | 把米芾的字留下來,做成一個 可以蓋的印章! |
葉郁玫 老師 |
DIY地 點:新竹市文化局二樓習齋室(新竹市東大路二段15巷1號)每場15組
DIY親子(國小二年級以上)團體(2人為1組)
材料100元自費購買(講師代為準備)
--------------------------------------------------------
DIY抽獎活動辦法:
凡國小二年級至六年級,每參加一場演講(四場次)
或DIY(兩場次)即可蓋1個章戳,集最多章戳者就有機會參加抽獎,
獎品為「故宮親子攜手遊故宮」乙本(價值570元,兩名)
---------------------------------------------------------------
3月2日(六)《喜洋洋隨行杯》葉郁玫 老師
3月2日(六)《吉星高照福壽康寧》詹于佳 老師
一年一度的故宮演講在3/2號登場。第一場演講邀請故宮資深講師的詹于佳講師,為大家說一說故宮經典長卷之一~日月合璧五星連珠。話說乾隆25年(西元1761年)年節時,出現「日月合璧五星連珠」這種異象,當時被認為是祥瑞之兆,因此用畫記錄下來。正值元宵節燈會,講師就特別選了這幅吉祥的畫做為主題。
講師帶著大家從卷頭開始看起,從雲霧靄靄的城郊慢慢進入城區,就見到有人在祭祀。過年,祭祀場面格外熱鬧,桌案上擺著燭和爐,外頭則有樂隊在吹打樂器。「踩歲」也是個很特別的過年習俗,用黃紙摺成元寶,掛在芝麻桿上,鋪在地上踩,發出喀喀聲,這就叫踩歲,傳說為了要嚇走姜子牙的妻子。正值冬天,結滿了冰,冰上有人在冰嬉,就是現代的滑冰。那時的滑冰比賽規則很特別,參賽者分為兩種─射手跟旗手,射手跟旗手相間,依序循著軌道滑冰,過了門時,射手回馬射旗手舉著的旗子,射中者有獎,不會滑冰者,坐著由人拖的冰車遊玩。下個場景來到城牆,當時是用夯土城心、外包青磚牆面,這樣才夠堅固。上面還有槍孔、砲孔以利防禦,現在的北京已難再見到城牆遺跡了。
進入內城區,清朝規定內城區只能居住八旗子弟,因這幅畫描繪的為北京東城區一帶,依照五行的相生相克安排,住的是藍旗子弟。一進城,見到古觀象臺就貼著城門邊,則由元朝城牆所改建,上面放著兩個天文儀器─天體儀、璣衡撫辰儀。當時觀象臺是由欽天監所管理,利用儀器來觀測天象、制定曆法。再來往城裡走,見到東安牌樓,大多數的牌樓都是為了表彰功德之用,如守貞、戰功、科考功名等。又可依建造樣式分為四柱三間、六柱五間等。往城裡走,大大小小的合院座落在此,合院就是四周都有房屋圍起來,中間有一個院子,典型的合院有二進落,大門多半建在東南角,進門後會見到照壁,再往左轉過垂花門(二門),進入內院,原來古時說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典故就由此而來。合院東邊住少東家,因此東邊屋簷都建的比西邊高。女眷則住在最後面的房間。院子裡不種桃花、杏花、梨花等,要種棗樹、桂樹、石榴、玉蘭、海棠等,才能滿堂富貴。院子裡的水缸不可裝滿,因要取沒滿(美滿)的諧音。再往下看,過了東安門,就進入熱鬧的市集,處處都有各店家的招牌。再見到紫禁城東華門,須在此下馬。大批官員在此要前去祝賀皇帝蒙此祥兆,到了卷底。
講師依序為大家講解完整幅長卷,介紹古北京的生活點點滴滴,讓聽眾們能更加了解畫中趣味,看畫不再是走馬看花。最後還為了元宵節應景,為大家多準備了一幅成化皇帝元宵行樂圖。大家們聽得意猶未盡、掌聲不絕,預告下一場內容更是精彩可期。
-----------------------------------------------------------------
3月9日(六)《出警入蹕與漢宮春曉》詹于佳 老師
第二場在3/9詹于佳講師接續上一場的長卷的主題,再次為大家繼續說一說故宮的另兩幅長卷─《出警入蹕圖》和《漢宮春曉》裡的人物故事。
首先介紹明朝的《出警入蹕圖》。實為兩幅不同的圖,分別描繪明 萬曆皇帝出巡謁陵和回朝的情景。在《出警圖》中可以看到大隊人馬包括士兵、樂隊、官員、太監等依序排列,跟皇帝一同出門聲勢浩大,隊伍綿延好幾里。《入蹕圖》中可以看到當皇帝回朝時,皇帝與高官可走水路回朝。皇帝搭乘圓頂金珠並鑲滿珠寶的大輅,車身秀龍紋珠簾,甚至連馬車車輪都以多層朱漆做成,更可見萬曆皇帝之奢華。
第二幅介紹仇英所繪的《漢宮春曉》。雖名為漢宮春曉,但實際背景卻是在明朝,繪者仇英根本沒真的進過宮,整卷畫實為繪者想像畫成,但因最後卷底畫了隱射王昭君故事的情景,才取名為漢宮春曉。整卷主要描繪宮廷仕女的生活,看來人人忙碌,實則無所事事。當時的女人都如何打發時間呢?卷中可以看到宮中女眷在餵食孔雀等動物;澆灌─澆花、澆樹;採摘─採果摘花;對鏡─梳妝打扮,簪(單骨)、釵(雙骨)與步搖(垂飾)等飾品裝飾盤髮;跳舞─當時流行的綠腰舞;彈奏樂器和修理保養樂器;賞石─花園欣賞瘦、透、漏、皺之奇形怪石;還有仕女下棋、刺繡、盪鞦韆、燙衣服及撲蝶等皆入畫。最後仇英還特別畫了眾妃子給畫工畫像的情景,頗有隱射漢朝王昭君給畫工毛延壽畫像之意,畫中還隱藏畫家有趣含意。說完這幅以女人活動為主的畫,講師也補充介紹古代男人做的活動,以運動類居多,如踢足球(蹴鞠)、玩槌球、打馬球等,不禁想發問,原來中國也有足球與高爾夫的運動了。
長卷畫不易保存,展期短所以鮮少有機會看到廬山之面目,講師特別準備介紹這多幅明朝的名家長卷畫作,介紹古代皇帝及後宮的生活點點滴滴,讓大家對中國古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
3月16日(六)《蘇東坡的赤壁風雲與寒食帖》黃榮珠 老師
第三場3/16邀請研習書畫黃榮珠講師,帶領我們聆賞蘇東坡的[赤壁風雲]與[寒食帖]。介紹蘇軾的生平與書畫文學修養歷練。序幕開始介紹蘇東坡品德才藝具備少年得志,卻因官運大起大落仕途坎坷,他以樂觀胸襟來對面臨苦難,不自陷困於怨懟仇恨之中,在逆境中成就了千古大作。除了詩、詞、書、畫、文章多才多藝,此外還是美食家、藥師、農夫、工程師,治水修築了杭州蘇堤和惠州蘇堤。疏浚築堤工事到現代許多公共工程,接納採用影響流傳至今,藉此次來紀念他為題,吸引多位專家與學者以及愛好書法觀眾到現場參與。來聆聽講師娓娓道來。
懷才不遇被貶謫降調到黃州時,放逐無虞的生活使他的心靈蛻變,原先刻薄的諷刺、尖銳的筆鋒批判,取而代之的是豁達開朗的幽默感,在著名的『寒食帖』、『赤壁賦』、『念奴嬌』正是述說此時起居的代表作品。『寒食帖』的由來,當時住在簡陋的草堂炊火,又碰到寒食節(禁升火,只能吃冷食) ,當時蘇東坡心裡的鬱悶有感發寫下流傳後世的黃州寒食帖。寒食帖為行書的字体,先寬中密後寬的自由行氣,墨韻有濃有淡分佈均勻,帖卷後段摯友黃庭堅跋文一段精彩評論,草書瀟灑不受束縛的黃庭堅,才氣不遜於蘇軾,兩人在詩畫書文均有過人的造詣。黃庭堅稱蘇軾字為「石壓蛤蟆」、董其昌也曾形容他字「積墨如粟米」。流傳後世佳話.
『寒食帖』的手稿,曾被歷代皇室收藏,到清朝存於圓明園,清末八國聯軍之戰險被燒毀,又逢中日戰爭造成流失海外,輾轉到日本收藏家手上,二次世界大戰王世杰先生的友人在日本訪覓中,恰巧碰上關東大地震,在收藏家住處從火災中救了出來。幾經波折最後才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修復,現在才有完整真跡可以欣賞。講師特地帶來 『寒食帖』擬帖,大家莫不以最快腳步迅速地團團包圍著鑑賞,跟著老師的解說瞭解如何欣賞蘇東坡的書法,也看到火災燒過的痕跡,還有許多樣貌的印章,歷代收藏家們的違[章]建築皆是欣賞書畫的的重點之一。
接著介紹鼎鼎有名的『赤壁賦』,蘇軾與好友遊覽赤壁景色目睹峭壁險江水惡後,遙想仕途不順,心中感觸寫下此帖,後來流傳到明朝收藏家-文得詔(文徵明)手中,前缺三行字,文徵明幫忙補上。接著欣賞祝允明(祝枝山) 用狂草體寫赤壁賦,沒有正楷字相對照,真的是難以看懂狂草字的內容。有許多畫家依據『赤壁賦』的詞中的意境作畫,也是以此為題的創作來源,由此得知『赤壁賦』影響後代甚鉅。
講師如此精闢的演講,加上細膩的圖片的解說,有助於欣賞書法字畫實質,提昇了書法內涵層面。我們對古人書寫創作的習慣,例如對於錯字處理,為了整體美感在旁邊做記號;甚至漏字補在最後面,種種小手法經由講師解說下,才恍然大悟,原來研習古代中國的書畫真的很有趣又新奇。下次大家有機會看到中國書畫不妨停下腳步,仔細尋找古人筆下的蛛絲馬跡,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3月23日(六)《米芾印章》葉郁玫 老師
-----------------------------------------------------------------
3月23日(六)《宋徽宗的書畫學博士—米芾》黃榮珠 老師
3/23第四場接續上一場主題,由黃榮珠講師為大家介紹宋朝書畫名家、蘇東坡的好友,『宋徽宗的書畫學博士—米芾』。
米芾(1051~1107),因他為湖北襄陽人,被稱為「米襄陽」;又因個性放蕩不羈,被稱為「米顛」。米芾早期的作品受王羲之、王獻之的影響頗深,書法以二王、顏真卿為骨幹,名列北宋四大書家之一。米「ㄈㄨˊ」原字筆畫較多,後他自改為同音「芾」字,方便書寫。唐朝人尚法(永字八法),書法以楷書為主;宋朝人尚義,強調展現個人風格,故以行書見長。由於米芾幼時與宋徽宗同一個奶媽,和宋徽宗是兒時玩伴,在四大書家中是唯一沒有經過科考就被提拔當官。官運不得志常被外派至各個地區,因此結交了不少名士、收集了許多文物。米芾常跟別人借來古畫欣賞並臨摹,把自己臨摹的畫和原圖一起送還,讓主人自行辨認何為真跡,因他臨摹太精準,往往主人取回是米芾的臨摹之畫,他因此得到許多古書畫真跡。
苕溪詩卷,此幅被清 乾隆收藏於養心殿中,改朝換代後被溥儀帶出宮中,最後流於東北的偽滿州國皇宮的小白樓中,溥儀逃出之後裡面的珍藏國寶被搶劫一空,流入民間被識貨的骨董商收購,歷經波折後,終被收回珍藏於北京故宮。
米芾的書法價值極高,以研山銘為例,一幅共有39個字,被拍賣會以將近3000萬人民幣賣出,一字價值不斐。米芾最有名的蜀素帖,使用四川珍貴的絹,是當時有位「林希」請米芾揮毫留下的代表名作。米芾的「刷」字用筆自如,橫、豎、點、勾的力道拿捏,讓人感受到米芾當時的心情寫照。才華出眾的米芾除了是個書法家,他還是個畫家,自創了「米家典」。
經由講師精闢的講解,讓聽眾們更了解米芾這位一代名家,也更懂得如何欣賞書法的點滴,聽眾們意猶未盡,為今年的『親近故宮系列演講』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
3月23日(六)『親近故宮系列演講』─閉幕式